最近牛客栈,中澳两国的贸易再次出现了波动,究竟发生了什么?是澳大利亚又对中国采取了不友好的措施吗?
事情的导火索是中方暂停了部分交易。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,匿名知情人士透露,中国矿产资源集团(CMRG)决定暂停购买所有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海运船货,这直接影响了澳大利亚铁矿石的出口。结果,澳大利亚的矿山铁矿石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受阻,订单一度“清零”。看到这一局面,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迅速表达了失望之情,并希望此事能够尽快得到解决,确保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能够畅通无阻地出口到中国。
为了理解这场贸易波动的背后原因,我们得先回顾一下澳大利亚在稀土方面的“先发制人”。2024年6月,澳大利亚财政部长查默斯出台了新的法律,表面上是为了限制外国投资,但实际上针对的是中国资本。包括域潇基金和熙美投资等4家中资企业被列入“黑名单”,并被迫出售它们在澳大利亚稀土矿商的股份。最引人注目的是,域潇基金在2023年刚花8000万澳元购买了北方矿业的股份,结果却被要求在60天内出售,而这些中资企业加起来在北方矿业的股份也只有10.4%,完全未达控股的标准。所谓“威胁国家安全”显然只是借口。
展开剩余76%这一举动背后,是澳大利亚的战略考量。自2023年起,澳大利亚出台了《关键矿产战略》,将稀土与国防安全挂钩。原因很简单,澳大利亚害怕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过于强大,毕竟中国不仅拥有全球71%的稀土储量,冶炼分离技术也远超他国,曾一度占据全球90%以上的出口量。美国自己也承认,如果中国禁止出口稀土,其他国家的汽车和军事装备生产将陷入停滞。澳大利亚的计划是联合西方国家对稀土实施价格限制和加税,并尝试在马来西亚建立精炼厂,以“终结中国的垄断”。然而,马来西亚国内对此项目的反对声浪很大,是否能够顺利实现还未可知。
就在澳大利亚在稀土问题上出招时,中国也在铁矿石领域进行了回应,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商业操作,但背后其实隐含着战略考虑。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宣布,暂停采购必和必拓的美元计价海运铁矿石,这直接影响了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出口。阿尔巴尼斯对此表示急切,希望能够尽快恢复澳大利亚铁矿石的出口。铁矿石可是澳大利亚的最大出口商品,2024年中国进口的铁矿石中,有60%来自澳大利亚,单这一项预计可以为澳大利亚带来1050亿澳元(约合5000亿人民币)的收入。如果这一收入突然中断,澳大利亚经济将受到不小的冲击。
或许有人会疑问,既然中澳关系已经有所缓和,为什么中国会突然叫停交易?事实上,这与政治关系并没有直接关联,背后的原因更多的是市场和货币问题。首先是市场需求的问题:由于美国对钢铁产品加征关税,全球钢铁贸易受到了影响,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因此有所下降。更为关键的是,随着几内亚西芒杜铁矿的投产,全球铁矿石的供应市场将出现变化,这个矿区储量最大、质量最好的铁矿石预计年产1.2亿吨牛客栈,能够打破澳大利亚和巴西的市场垄断。
不仅如此,中国早已做好了多元化的采购准备。除了和巴西淡水河谷签订了每年5000万吨的长期协议外,中国还提高了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比例,超过65%。而且,中国手中拥有多个港口的储备库,铁矿石供应稳定性得到保障。面对这些变化,必和必拓还坚决要求在2025年的价格谈判中提价15%,并以“中国需求复苏”为理由,这显然是在做出不合理的要求。由于谈判破裂,中国决定用暂停采购作为回应。
更重要的是,货币问题也成了关键因素。中国暂停的是“美元计价”的铁矿石,而那些已经到港、以人民币计价的现货仍然会购买。这实际上是在推动大宗商品的人民币结算,减少对美元的依赖,避免受到汇率波动和美国金融制裁的风险。中澳两国已经在2025年试过了50亿美元的铁矿石人民币结算,并在海南推出了人民币铁矿石掉期业务。必和必拓坚决不愿使用人民币结算,中国则通过暂停采购来迫使其表态。这一策略既直接又有效,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,如果失去中国市场,必和必拓的处境将变得非常困难。
从澳大利亚的角度来看,阿尔巴尼斯急于恢复铁矿石出口,可以理解。澳大利亚一方面在稀土问题上与中国发生摩擦,另一方面却在铁矿石出口上对中国有着强烈依赖。然而,在这个过程中,澳大利亚显然低估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动权。中国拥有丰富的替代资源、定价权以及人民币结算的选择,而澳大利亚的出口几乎依赖于中国市场。表面上,澳大利亚在稀土领域强硬,实际上却无法脱离中国的铁矿石订单。若真的与中国脱钩,澳大利亚首先承受的将是巨大的经济损失。
接下来的关键在于必和必拓是否愿意作出让步,接受人民币结算或是降低过高的价格。如果澳大利亚继续抱有“既想赚钱又想打压中国”的心态,类似的贸易摩擦只会愈演愈烈,到时损失的将不仅仅是铁矿石的收入,连中澳关系也有可能重新回到冰点。如今的中国,早已不再是离不开任何人的状态,凭借充足的底气,完全能够在贸易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实盘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